01
设定群的目标感:
做家长群首先要设立一个目标,大家没有目标,就没有使命感。家长就不知道为什么要加入这个社群,也就不会记得去参与。我们现在每个人微信里都有大量的群,比如家庭成员群、同事群、同学群,团购群等等。
微信群本身只是我们线下关系的一种延伸。家庭群根本就不需要任何运营就可以保持很高的一个活跃度。因为本来就是一家人可能二三十个人,他每天就有聊不完的话,他本来就可以有一些线下的一些关系的链条。如何让我们的家长群从这些社群中脱颖而出?
02
让家长很清楚明白我们群是干什么的:
什么叫做使命感?就是一群人,共同参与一件事,有一个共同的方向。有了目标,才能考虑如何去运用和发展。各位校长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设计家长群的目标。
03
培养家长习惯:
有了目标感、使命感,接下来主要是培养用户的习惯。这个培养用户习惯的目的是:触发家长打开。我们做社群,不代表我们每天都要更新内容。像要刷牙一样,刷牙对我们牙齿是很好,我们也不能一天刷十来次牙。培养家长的习惯,我们可以在固定的时间去组织活动。
例如:“21天好习惯养成监督群”。我们可以在每次晚上结束后,在群里发送孩子回家后好习惯的执行状况,将表现好的同学作业拍照上传或者分享一篇关于孩子习惯养成的文章。如果有背诵课文的作业我们可以让孩子语音背诵,这样的家长就有长期关注我们家长群的一些活动和分享。
再例如:“XX单元试卷的分享”,我们只需要每次考试结束后发送我们收集的学校的试卷,然后发送到群里供其他家长传阅。只要家长的孩子参加了学校考试,不论大考、小考他就知道打开我们群,去接受一些其他学校的一些试卷的分享。
04
要让家长至少每周打开二次:
这个群看起来好像活跃度不高,但是我们这个群能有效地让家长每周都能打开一~二次,这也能完成我们的目标。而且,一些重点学校的试卷,就是要让老师家长去转发,这样也能给我们群带来很多其他家长用户。
05
增加社群的活跃度,社群是有寿命的:
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即使是出于商业目的的主动管理一个社群,在运营非常好的情况下群本身也是有生命周期的,主要的原因是教培机构能提供的素材和内容是有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所提供的社群内容质量会下降,社群成员缺乏一种新鲜感,社群也就逐渐开始衰落。
06
利用话题“去老师中心化”:
群主中心化的社群往往面临很大的风险:当群主缺席讨论或群主抛出的知识或话题不能引起大家兴趣的时候,群的活跃度和寿命会大大降低。所以,我们要致力于班级家长群的“去教师中心化”,鼓励并引导家长产生话题参与讨论。
比如,每二天发出好的公众号文章(别人家的只要无广告的都可),只要是好的文章,这都是很好的讨论主题,教师将文章扔到群中带领大家讨论,不但可以提高群活跃度,而且能提高文章的转发率。
07
明确的触发场景——固定的时间:
既然要培养家长的期待,你首先要知道人不可能一天24小时都有期待,而且每个人至少有十个左右的群。所以,你不可能占有家长的所有时间,也不要指望着家长对你全天候保持期待。那我们怎样做到让家长在被占据期间,对家长群充满期待呢?这就需要我们设计能够触发他们期待的场景。最简单的触发场景是“时间”,通过固定时间来触发家长的期待。
另外你需要把你的活动固定下来,比如周一发文章分享,周三话题讨论,周五来个红包福利等,不要想一出是一出,活动太随机,没办法培养家长的期待,反而会造成这个群很随意的感觉,接下来可能就会出现各种灌水、广告,防不胜防。